│ 線上掛號 │
聯絡我們 │
掛號服務
線上掛號
看診號即時查詢
門診時間表
醫師請假查詢
關於臺安
認識臺安
歷史沿革
樓層導覽
活動剪影
隱私權政策
聯絡資訊
服務項目
各科服務項目
乳房中心
3D/4D高層次超音波
新生兒健康中心
健康體檢
產後護理之家
醫療團隊
婦產科
小兒科
內科
泌尿科
耳鼻喉科
乳房外科
牙科
身心科
就醫指南
門診時段
看診須知
癌篩/體檢
住院資訊
每日病床資訊
住院須知
病人權利暨義務
文件申請
收費標準
健保資訊
健保相關給付
健保宣導
藥品資訊
領藥須知
門診領藥流程
門診領藥注意事項
用藥小眉角
藥品查詢
衛教與課程
教學課程
課程介紹
母奶教室
拉梅茲課程
準父母教室
嬰兒按摩
衛教專欄
進化論壇
婦產科衛教
小兒科衛教
泌尿科衛教
乳房外科衛教
耳鼻喉科衛教
牙科衛教
其他衛教
母嬰親善
友善連結
相關影音
相關網站
藥品相關網站
最新消息
最新資訊
藥品訊息
心流園地
台中包皮槍手術
首 頁
每位患者的身體狀況與需求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台中臺安醫院,從初診開始便提供一對一的諮詢服務,詳細了解每位患者的健康狀況及預期目標,以便量身規劃個人的治療計畫(例如包皮槍手術)。這不僅可以提高手術的成功率,更是注重患者手術後的生活品質。臺安醫院擁有一支專業的醫療團隊,包含資深泌尿科醫師、專業護理人員及先進的醫療技術人員。我們致力於在台中提供高品質的醫療服務,從預約、診斷到手術治療,每一步驟都精益求精,讓患者在我們的照護下,能夠安心、舒適地完成整個包皮槍治療過程。針對男性包皮過長等常見問題,我們會定期舉辦健康講座,提供專業的醫療資訊,幫助大眾了解如何透過日常生活中的小細節來預防疾病,進而提升整體健康水平。
"包皮槍"(Phimosis Ring or Preputioplasty Ring)是一種用於治療包皮過長或包莖的醫療器械,提供一種非侵入性或相對較少侵入性的選擇,相比於傳統的包皮手術(包皮環切術),顯著的特色和優點如下:
非手術治療:對於怕痛或不希望進行手術的人來說,使用包皮槍是一種較為理想的選擇,可避免傳統手術的風險和不適。
簡便性:療法簡便,不需要在醫院進行長時間的手術準備和恢復過程。
恢復快:使用包皮槍進行治療後的恢復時間相對較短,患者可以迅速回到日常生活中,不會影響工作和學習。
疼痛較輕:與傳統的手術方法相比,使用包皮槍的疼痛感要小得多,這對病人來說是一大優勢。
創傷小:由於是非侵入性或較少侵入性的治療方式,因此相對於傳統手術,它的創傷更小。
台中臺安醫院以專業的醫療團隊、創新的技術與人文的關懷,共同為每一位患者的健康把關。從包皮槍手術到各項泌尿科治療,都致力於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讓每一位患者都能在我們的照護下,安心、舒適地迎接健康的未來。
包皮槍跟傳統割包皮的差別?
項目
傳統手術(環狀切除)
包皮槍
手術時間(含麻醉和縫合時間)
40至75分鐘
15至30分鐘
出血量
9至16cc
1至3cc
疼痛感
較強
較弱
恢復時間
較慢,約12至23天
較快,約12至15天
可能併發症
包皮水腫、傷口感染
如左述,但機率較低
包皮槍手術流程
術前準備
醫療評估
:醫生進行全面的體檢,確定患者適合進行包皮槍手術。
術前消毒
:清潔和消毒陰莖及周圍皮膚,防止感染。
麻醉
:局部麻醉,通常使用局部麻醉藥注射到包皮和陰莖根部,使手術區域麻木。
手術過程
固定包皮
:用鉗子固定包皮,確保包皮在手術過程中不移動。
插入包皮槍
:將包皮槍的內套筒插入包皮內,外套筒包裹在包皮外部。
對位與調整
:確保包皮槍對位正確,使內外套筒的切割和縫合線準確對應。
切割與縫合
:啟動包皮槍,完成包皮的切割和縫合。包皮槍同時完成切割、止血和縫合,過程快速且精確。
檢查與處理
:取下包皮槍,檢查切口,確保縫合牢固和無出血。如有需要,進行局部加壓止血。
術後處理
消毒傷口
:再次消毒手術切口,預防感染。
包紮傷口
:用無菌紗布包紮傷口,避免摩擦和感染。
術後指導
:醫生給予術後護理指導,包括清潔方法、用藥指導和注意事項。
初期恢復(1-3天)
疼痛和腫脹
:術後可能會有輕微的疼痛和腫脹,通常在3天內逐漸減輕。
活動限制
:建議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和性活動,以防傷口裂開。
中期恢復(4-10天)
傷口癒合
:傷口開始癒合,但仍需保持清潔,避免感染。
定期換藥
:根據醫生指導進行換藥,觀察傷口情況,如有異常及時就醫。
完全恢復(11-15天)
恢復正常活動
:大部分患者在兩周左右可恢復正常生活和工作。
性活動恢復
:性活動通常在手術後約4-6週恢復,需等傷口完全癒合且無疼痛。
術後護理建議
保持清潔
:每天用溫水輕柔清洗傷口,保持乾燥,避免感染。
穿寬鬆衣物
:避免穿緊身內衣或褲子,以減少摩擦和刺激。
避免劇烈運動
:術後兩週內避免劇烈運動和重體力活動,以免影響傷口癒合。
遵醫囑用藥
:按醫生指示使用抗生素和止痛藥,防止感染和減輕疼痛。
定期復診
:遵醫囑定期回診,檢查傷口癒合情況,及時處理任何異常。